村网通总站 芦村 431067.nync.com 欢迎您!
在菏泽市牡丹区委广场有一个特殊的“茶社”,一辆脚蹬三轮车上放着一块木板搭成了简易桌子,上面摆放几个搪瓷茶缸和一个茶壶,加上茶友们带来的一些瓜果,这几乎是这个“茶社”所有“装备”。尽管简易,但这个小小的茶社已存在6年多时间,来这喝茶的人年龄从30多岁到80多岁不等,他们从陌生到熟悉,从默不作声到侃侃而谈,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——脑溢血、脑梗塞等脑疾病患者。
近日,鲁网记者在牡丹区委广场见到了这个特殊“茶社”的组织者庞承志老人,他2012年患有脑溢血,留下了后遗症,行动不便,最初庞承志老人只是来牡丹区委广场锻炼身体,后来逐渐有一些病友和他一块锻炼,大家都希望在锻炼之余有一个歇脚、聊天的地方,于是庞承志组建这个小小的“茶社”,为大家提供一个休息的地方,他每天蹬着三轮车无偿为大家提供茶水、瓜果,这一蹬就是六年,并且还将继续,这是病友们的盼头,更是大家快乐的港湾。
庞承志老人为大家切水果,有说有笑
每天说说笑笑身心舒畅 “茶社”是一个快乐的港湾
初见庞承志老人,他笑得格外灿烂,很难将他与疾病联系在一起。除了特殊天气,他每天上午7:30分至11:00左右和下午3:00到6:00左右都会准时骑着脚蹬三轮车出现在牡丹区委广场,自从创建了这个小小的“茶社”,老伴很支持,每天早早的起床烧热水,然后帮他整理物品,之后庞承志老人蹬着三轮车从家到区委广场与大家汇合,一起锻炼,互相监督。
爱笑的庞承志老人
“如果有谁没有到,大家会打电话询问情况。”庞承志告诉记者,这个“茶社”已经成为了大家的一个期盼,每天自发来到这里,锻炼身体,交流病情的回复情况,大家来到这说说笑笑,通过每天每年坚持不懈的锻炼,大家的病情都在逐渐好转。
茶友带来水果与大家分享
目前,这个小小的“茶社”共有30多人,经常来的有10多人,大多都是曾患有脑溢血、脑梗塞等脑疾病的市民,留下了一些后遗症。“喝茶只是一个形式,最终要的是有了一个聊天地方,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。”庞承志说道,在这个“茶社”没有束缚,来到这主要是聊聊天,每天心情都很舒畅。
从被人搀扶到独自能走10公里 茶友们互相加油打气
作为“茶社”常客之一的李岩,今年已经57岁了,2011年确诊为脑梗,2013年出院开始锻炼,开始锻炼需要两个人搀扶走动,后来通过在区委广场和病友长年坚持锻炼,现在每天可以走10公里路,生活基本也可以自理了。
“通过这个小小的‘茶社’把大家团结在了一起,大家互相加油打气,病情都在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,大家都很感谢老庞,每天早起烧水,服务着大家”,李岩告诉鲁网记者。
吴秀云陪老伴进行康复锻炼
小小三轮车承载着七旬老人的“爱与坚守”
穆银忠和吴秀云老人都已年过七旬,老两口都患有脑梗,吴秀云的病情较轻,但老伴穆银忠的病情比较严重,不能走动,手脚麻木,老伴不离不弃,每天坚持骑着三轮车带着他去区委广场锻炼。吴秀云老人左手扶着三轮车把,右手扶着老伴,艰难的一点一点地挪动,累了就坐在三轮车上休息一会,然后继续锻炼。
“在这里锻炼完后可以和大家聊天、休息,交流病情,心情也变好了”,吴秀云老人告诉鲁网记者。
“他是个好人、很实在,每天都会蹬着三轮车来到区委广场,为大家无偿提供茶水、瓜果,坚持六年之久。有了这么一个小小的‘茶社’,在锻炼后大家可以休息、饮茶,交流病情,互相加油,互相鼓励,心情也变好了,我们都很感谢他。”吴秀云老人说道。
彭女士搀扶患病的婆婆进行康复锻炼
每天在儿媳陪伴下康复训练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
“茶社”的新人黄秋菊老人患有脑溢血,刚开始不会走路,需要两个人搀扶着才能勉强挪动,在家人的细心照顾下,现在可以简单的走动,但仍需在家人的陪伴进行锻炼,于是儿媳妇每天陪婆婆在区委广场进行康复锻炼,天气炎热,怕烈日晒到婆婆,她左手拿着遮阳伞,右手搀扶着婆婆,一点一点的绕着广场艰难地挪动,上午绕广场走2圈,下午3圈,每天5圈的陪伴与锻炼,背后付出的汗水和辛苦可想而知。
“儿媳妇对我很好,在她的细心照顾下,我的病情逐渐好转,可苦了我的孩子了,这么热的天气,每天陪着我锻炼,都是我连累了她,让她跟着我一块受罪。”说着婆婆黄秋菊留下了感动的泪水。
黄秋菊老人说,看到这里的病友,从严重变得越来越好,她对自己接下来的生活充满信心,相信自己能够早日恢复变好。
“我希望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心,为大家提供一些便利,为这个社会做出一点贡献,为病友的家庭减轻一些负担,希望大家的病情可以有所好转,希望大家可以‘老有所乐,病有所养’”,庞承志告诉鲁网记者。
记者手记:小小的三轮车承载着“爱与责任”,六年如一日的坚持是对整个社会最大的回报,他们互相监督、互相陪伴,互相温暖,虽然他们被无情的病痛折磨着,但从未放弃过自己,正是因为这份坚持,他们的病情有了好转,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新期望……